常熟市莫城街道新建村位于常熟市服装城中心地段,苏常公路穿村而过,交通十分便利,全村区域面积约1.1平方公里,有13个村民小组,按自然地段分为六个片区,在册农户412户,总人口1612人,村级经济年收入1032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44100元。
截止19年底,村在册党员共70人,划分为三个网格支部,第一网格支部23人,第二网格支部25人,第三网格支部22人。其中男性56人,女性14人,总体年龄偏高,在96名党员中35周岁以下仅7人,36—45周岁7人,46—60周岁15人,61—70周岁22人,71周岁以上有19人。中专、高中9人,大专及本科20人。其余均为小学、初中学历。
新建村现有职工33人,其中女性14人,平均年龄43.5岁,本科10人,大专8人,初中13人,小学2人,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.5%。
前期我村依托服装城,充分利用外贸村的地理优势,不断挖掘创收潜力,通过改建出租房的方式增加收入,先后投资改建了范家巷南村公房、常兴路商业用房和后浜河公房等,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后由于“331”专项整治行动,为确保村级资产进一步保值增值,我村采取如下措施:一是优化环境面貌,吸引优质商户。通过“233”行动整体提升新建村形象,在服装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入原创品牌与优质商户,长期稳定租赁,使原有资产保值;二是盘活闲置资产,挖掘潜在资源。对村级资产全面摸排,腾出闲置资产,加快招租;三是规范房屋租赁,确保资产增值。全面清理二房东,收回一批转租资产,调整租金,增加收入;四是进行提升性改造,寻找新增长点。在外贸市场形势好转的情况下,对后浜河仓库进行提升性改造,中间分隔变为两排门面,形成市场,增加村级收入;五是多渠道投资,丰富收入来源。向服装城以外投资,与兄弟单位合作共赢。
在村级经济发展的同时,我村社会各项事业也蓬勃发展。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环境整治,积极改善村容村貌,使我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,彻底改变了“脏、乱、差”的面貌。同时,我村建立了卫生监督机制,制定考核办法,责任到人,落实长效管理。我村重视精神文明阵地建设,先后投资建立了红色乡邻先锋站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党员服务站、老年活动中心、图书室、篮球场和室外健身活动场所,为广大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地。福利事业水平日益提高,我村每年对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节日费和养老金,对困难户、长病职工、村民进行定期慰问。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,村民养保、合作医疗参保率都达到100%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。
我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群众真抓实干,积极开拓,勇于创新,为创建生态文明新村,营造文明环境而努力奋斗。村先后获得了“江苏省卫生村”、“计划生育先进集体”、“ 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、“苏州市文明村”、“苏州市先锋村”、“常熟市文明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截止19年底,村在册党员共70人,划分为三个网格支部,第一网格支部23人,第二网格支部25人,第三网格支部22人。其中男性56人,女性14人,总体年龄偏高,在96名党员中35周岁以下仅7人,36—45周岁7人,46—60周岁15人,61—70周岁22人,71周岁以上有19人。中专、高中9人,大专及本科20人。其余均为小学、初中学历。
新建村现有职工33人,其中女性14人,平均年龄43.5岁,本科10人,大专8人,初中13人,小学2人,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.5%。
前期我村依托服装城,充分利用外贸村的地理优势,不断挖掘创收潜力,通过改建出租房的方式增加收入,先后投资改建了范家巷南村公房、常兴路商业用房和后浜河公房等,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后由于“331”专项整治行动,为确保村级资产进一步保值增值,我村采取如下措施:一是优化环境面貌,吸引优质商户。通过“233”行动整体提升新建村形象,在服装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入原创品牌与优质商户,长期稳定租赁,使原有资产保值;二是盘活闲置资产,挖掘潜在资源。对村级资产全面摸排,腾出闲置资产,加快招租;三是规范房屋租赁,确保资产增值。全面清理二房东,收回一批转租资产,调整租金,增加收入;四是进行提升性改造,寻找新增长点。在外贸市场形势好转的情况下,对后浜河仓库进行提升性改造,中间分隔变为两排门面,形成市场,增加村级收入;五是多渠道投资,丰富收入来源。向服装城以外投资,与兄弟单位合作共赢。
在村级经济发展的同时,我村社会各项事业也蓬勃发展。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环境整治,积极改善村容村貌,使我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,彻底改变了“脏、乱、差”的面貌。同时,我村建立了卫生监督机制,制定考核办法,责任到人,落实长效管理。我村重视精神文明阵地建设,先后投资建立了红色乡邻先锋站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党员服务站、老年活动中心、图书室、篮球场和室外健身活动场所,为广大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地。福利事业水平日益提高,我村每年对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节日费和养老金,对困难户、长病职工、村民进行定期慰问。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,村民养保、合作医疗参保率都达到100%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。
我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群众真抓实干,积极开拓,勇于创新,为创建生态文明新村,营造文明环境而努力奋斗。村先后获得了“江苏省卫生村”、“计划生育先进集体”、“ 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、“苏州市文明村”、“苏州市先锋村”、“常熟市文明村”等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