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虞,地处繁荣富饶的长三角区域,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常熟市北部,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小城市。全镇区域面积108.66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近9万,外来人口近5万。辖周行、福山2个办事处、3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行政村。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、国家卫生镇、全国环境优美镇、中国休闲服装名镇、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、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等荣誉称号.
海虞地理位置优越,水陆交通便利。海虞北依长江,拥有黄金水岸9公里,东、西分别是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和张家港。海虞境内水网交织,主要常流河有望虞河、常浒河、海洋泾、耿泾塘、崔浦塘、福山塘等13条,皆为通江河道,兼具引泄交通之利。沿江高速公路、204国道、338省道、通港路均穿镇而过,与陈王路、谢王路、周师路、海周路、海福路、三爱富路等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。正在规划的沿江城际铁路、沪通铁路,使海虞融入上海一个小时经济圈,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。新世纪大道的延伸,将使海虞到市区只需15分钟,接受城区辐射将日趋明显。
海虞历史底蕴深厚,人文景观荟萃。海虞拥有2700多年的文明史,下马村遗址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吴文化遗址,在东汉永建年间,置有司盐都尉,是常熟历史上最早的吏治记载。从东晋咸康七年开始直至唐武德七年,境内的铜管山麓作为古常熟城的县治所在地,长达283年之久。海虞景色秀美,境内有殿山、铜管山等七座山丘,素有“七峰”美誉。海虞人文荟萃,人才辈出,历史名人有元末以身殉国的太尉褚不华、褚伴哥父子、大书法家褚宗亮、清代名医曹存心等。近代,则有历史学家丁祖荫、民国财政部长陈庆瑜、鱼雷火控专家吴一权、砚雕高手陈端友,以及王峰、吴念生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和先烈,他们以自己横溢的才华、丰富的学识乃至宝贵的生命为海虞历史增添了许多光彩。
海虞地理位置优越,水陆交通便利。海虞北依长江,拥有黄金水岸9公里,东、西分别是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和张家港。海虞境内水网交织,主要常流河有望虞河、常浒河、海洋泾、耿泾塘、崔浦塘、福山塘等13条,皆为通江河道,兼具引泄交通之利。沿江高速公路、204国道、338省道、通港路均穿镇而过,与陈王路、谢王路、周师路、海周路、海福路、三爱富路等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。正在规划的沿江城际铁路、沪通铁路,使海虞融入上海一个小时经济圈,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。新世纪大道的延伸,将使海虞到市区只需15分钟,接受城区辐射将日趋明显。
海虞历史底蕴深厚,人文景观荟萃。海虞拥有2700多年的文明史,下马村遗址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吴文化遗址,在东汉永建年间,置有司盐都尉,是常熟历史上最早的吏治记载。从东晋咸康七年开始直至唐武德七年,境内的铜管山麓作为古常熟城的县治所在地,长达283年之久。海虞景色秀美,境内有殿山、铜管山等七座山丘,素有“七峰”美誉。海虞人文荟萃,人才辈出,历史名人有元末以身殉国的太尉褚不华、褚伴哥父子、大书法家褚宗亮、清代名医曹存心等。近代,则有历史学家丁祖荫、民国财政部长陈庆瑜、鱼雷火控专家吴一权、砚雕高手陈端友,以及王峰、吴念生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和先烈,他们以自己横溢的才华、丰富的学识乃至宝贵的生命为海虞历史增添了许多光彩。